沒有任何消息比輕松賺錢更能吸引普通網民注意的了,新浪昨天突然抛出的一記重拳,可謂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新浪博客嘗試與博主分享廣告收益”。
其實這條新聞,除了對新浪的博客群有影響之外,更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對媒體和其他博客群體的漣漪效應,以分享收益爲主題的概念已經被媒體喊了很久,很多的網站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小幅度的嘗試,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56的視頻分享收益計劃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但總體而言,在一個廣泛的領域,一個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平台全面實施這樣的分享計劃,對于中國網絡界還是首次。
新浪的博客,今年算是做的有聲有色,各大明星的相繼開博,有爭議人物的相互攻擊和炒作,使得整個新浪博客熱鬧霏凡,大量的活動和靈活的運作機制,也使得大量的草根網民爭相加入,每天看著新浪那有如文革時期大字報般的博客首頁滾動圖片:“XXX在新浪開博”;“XXX團隊集體在新浪開博”,就給人一種:我也要在新浪開博,如果不開,我就落後于時代的感覺。
做的好,不一定賺的飽,動辄幾千萬的訪問量,是否真能帶來實際的廣告效果,都不得而知,但新浪在這個時候宣布這樣一個大膽的計劃,用意值得玩味。
玩味的不僅是現在這樣一個奧運即將到來的時機,更重要的是分享收益計劃的實施情況,首批開啓的僅僅是訪問量大的一群人,通過廣告分享收益的行爲,可以說是在養士,“新浪給你們所有人一塊地,地裏的收成原來是全部歸我,現在爲了激發你們的積極性,我分一半的收入給你們”。
這樣的行爲會帶來一個什麽樣的現象呢?
1.大量的基礎草根階層會附著新浪
新浪人氣旺,寫的東西有人看,並且還可以有廣告費拿,草根階層爲主題的民間寫作大軍,在經濟利益和眼球經濟的指揮下,絕對會揮師轉移到新浪旗下。
2.草根技術越多,眼球越多,明星效應就越容易形成
你徐靜蕾要是寫的東西沒人看,完全沒人關注,你還會繼續寫嗎?肯定不會,只有滾雪球式的關注效應持續,名人才有繼續寫作的動力,他們去寫,也是爲了宣傳自己,難道他們會在乎這幾千一個月的廣告費?他們要的,是在更廣泛民衆基礎上宣傳自己,從而達到炒作,擡高自身的需求。
3.迫使其他博客平台跟進
只有跟進,才不至于沒有人氣,要不就拿錢出來也進行分享,要不就多做活動,挽留草根寫手,那麽,根據現在新浪的財力和人氣,拖垮搜狐雖不可能,但搞死些小的博客群,問題還是不大的,只要這樣的效果形成了,博客圈就會形成大魚吃小魚的生物鏈態勢。
其實對于網民而言,邊寫作還有拿錢的機會,的確是值得期待,但新浪這樣做,可以達到有效吸引寫手的目的嗎?
1.分享計劃的弊端仍然存在
不在乎專家怎麽說雙贏,但個人認爲,分享收益計劃的弊端永遠存在:“錢永遠不能分給大多數人”其實很多人會奇怪我這樣的理論,爲什麽不能?只要寫的好!
問題就發生在“寫的好”這三個字上,什麽叫寫的好:編輯評?網友評?
編輯評:那麽會不會産生連帶關系,朋友關系,喜好偏差?
網友評:會不會因爲網絡文化問題導致作品低俗化?
熱門的永遠是八卦,情色,那麽如果我開一個中國木偶戲發展的博客,會不會因爲訪問量很少而沒有廣告商願意投放廣告?那麽,作爲這樣一群喜好的人,只會在一開始加入,後來就慢慢消逝了。
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永遠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上,分享收益計劃,需要的是在更加廣泛的領域來使更多的寫手得到收益,甚至使浏覽者在看文章的時候得到收益,如果只是單純的給寫的好,流量高的人,那麽這樣的措施還不如不實施。
2.産生博客階級化
現在怎麽衡量兩個普通人在博客裏的價值?就是浏覽量,那以後在新浪怎麽衡量呢?廣告收益?如果這種情況真的形成,造成的結果就是:網絡階級的産生,沒有廣告的普通寫手,寫到死都拿不到錢,那些所謂的名人,放幾個照片,就有很多廣告投放,這是什麽世界?什麽邏輯?------矛盾就此産生了
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如果一個網站,有大量的用戶表示和感覺不公平,那麽這樣一個網站在很廣泛的領域就會收到排擠和仇視。
3.內容文章水平的降低
美女放幾張照片,點擊率一下翻倍,研究理論的人一直寫原創,都不能得到廣泛認可,因爲受衆不一樣,如果想獲得廣告商的青睐,至少要在浏覽量上突破一個底線,很多理論研究者或者小衆團體是沒有這樣一個能量的。
轉載,眼球,擦邊,八卦,等等等等的內容就會一起湧進來,單純的寫作空間會不會被積壓?爲了內容而進行的編輯篩選會不會影響新浪編輯的日常工作?
其實外界普遍看重的是收益分享,但這個錢能不能使新浪,用戶,廣告商三贏,就需要實際的運作才能看出結果,所以現在評價樂觀還是悲觀,都爲時尚早。(責編admin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