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嗖嗖嗖……”上午9點,大功率音響持續播放模擬戰場飛機、坦克、火炮等各種輕重武器發出的轟鳴、呼嘯和爆炸聲,拉開了演練的序幕。穿越火網勇猛頑強,跨越障礙疾步如飛,攀登高牆身輕如燕……“八一”建軍節前夕,記者在南京軍區某部綜合訓練場親身體驗了該部“軍事過硬紅四連”綜合演練的全過程。
記者置身現場,頓感身臨其境,仿佛戰爭就在身邊打響,“沖啊!殺啊!”一陣振聾發聩的聲音在正前方100米傳來,經過“搶灘上陸”的官兵,攜裝向前方發起沖擊。他們時而臥倒、起立,時而躍進、穿插,熟練運用戰術動作,通過各種各樣的障礙物。
在長20米,寬0.25米的晃動滾橋旁,記者見到了剛剛快速通過滾橋的上等兵高金明,渾身濕透的他兩只眼睛炯炯有神,絲毫看不出有任何緊張情緒。他剛通過的障礙物左邊1米處有5個水龍頭同時噴著巨大水柱,右邊0.5米處大火熊熊燃燒,左前方3米處爆炸聲此起彼伏,腳下的圓木要是把握不住平衡,隨時都可能掉到1.5米深的水槽內,可高金明只用了4秒鍾就順利通過了障礙物。
“哒哒哒……”記者正暗暗佩服高金明膽量與勇氣時,一陣槍聲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循聲望去,只見四連七班副班長、一級士官彭作彬正在“開辟通路”,幾名戰士在交替掩護快速通過高空軟橋,橋下火光沖天,煙霧彌漫,要不及時通過,隨時面臨人被燒、橋被炸的險境。彭作彬第一個沖上長30米、高5米、寬0.6米的軟橋上,在他的掩護下,班裏戰士郝程偉、高亮、張翔等8人在“炮火硝煙”中一一通過軟橋。由鋼軌和索鏈組成的高空軟橋上,可以鍛煉官兵高空條件下的恐慌與恐懼心理。
“未來戰場瞬息萬變,我們根據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今年初又投入了數十萬元增設了晃蕩滾橋、高空軟橋、‘之’字形橋,高空機降等7種訓練設施,盡可能營造逼真的戰場環境…..”隨行的部隊領導不時介紹道。。同時,平時利用長途拉練、野外駐訓、夜間訓練等時機,在沈沈夜幕下將部隊拉到密林、荒山、荒原等複雜環境行軍宿營;在狂風、暴雨、酷暑等惡劣氣象條件下訓練,只發少量食品和飲水,以班爲單位拉到人煙稀少、毒蟲毒蛇較多的山嶽叢林地域進行野戰生存訓練,鍛煉官兵自救求生的本領、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臨危不懼的心理素質。
一路硝煙,一路驚魂。闖過了10余道障礙物後,必須再過一間名爲“孤膽英雄”的恐怖屋,這間不足百平方米的恐怖屋內設置了多道“機關”,有晃動索橋、獨木橋、梅花樁等,還利用模擬真人、人體殘肢等模擬戰場環境。陰暗的光線,恐怖的聲音。再加上不時出現的莽蛇怪獸圖片,讓人防不勝防,毛骨捒然。記者在恐怖屋“走”了一圈,出來時明顯感到後背滲出汗水,這種充分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制造血淋淋的戰爭場景,讓記者親身體驗了一番未來戰爭的殘酷性。
據悉,南京軍區某部紅四連是1927年誕生于黃麻起義的紅軍連隊,今年建連80周年,與人民軍隊同歲。連隊先後參加了魯南、萊蕪、孟良崮、開封、淮海、睢杞、渡江、淞滬等著名戰役和抗美援朝第二、四次戰役,殲敵共5萬余人。尤其在夜襲陽明堡一戰中,創下了用手榴彈炸掉敵軍24架飛機的光榮曆史,開創了我軍步兵一次打掉最多飛機的“先河”,在全軍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連隊曾榮獲了“以一勝百”、“戰鬥模範連”、“勝利連”等榮譽稱號,形成了“人人英勇、個個頑強”的戰鬥集體,湧現出20余名戰鬥英雄,連隊先後榮立集體二等功16次、三等功18次,兩次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湧現了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在新形勢下,四連官兵加緊學習信息化知識,駕馭信息化裝備,不斷提高打贏信息化戰爭能力。
1997年以來,連續6年被某集團軍評爲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年年被軍區、集團軍評爲先進黨支部,2次被軍區評爲“基層建設標兵連”。1998年因軍事訓練突出,被南京軍區授予“軍事過硬紅四連”榮譽稱號,18次榮立集體三等功。
該部領導深有感觸的說,今年的新兵通過場地化訓練後,在年初輕武器實彈考核中,自動步槍精度射擊合格率比去年新兵成績提高了10個百分點,在組織手榴彈實投訓練時,新兵百分百合格,無一人出現膽怯和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