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文学-- 张定璜简介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90%' align='center' class='bbstd'[]][tr][td class='bbstd'[]]

張定璜(1895—1985),字鳳舉,江西南昌人。民国早期著名作家,文史學家,批評家,翻譯家,創造社重要成員。許多作品發表在 张定璜1355064802986.jpg 《創造》、《語絲》、《現代評論》等刊物上。1920 年代先生與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成仿吾、魯迅、周作人、徐祖正、沈伊墨、陈源、徐志摩 等人有密切交往,也曾與魯迅輪流主編《國民新報副刊》,在藝文界與學術界極為活躍。早年留學日本京都帝國大學。 1921年張鳳舉26歲回國,任職北京各高校與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1922年5月,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聘张為教授。1929(?)留法巴黎索邦(Sorbonne)。1935年底返國上海任中法大學教授,1936年教育部任職。 1937年與張蕙君结婚。 1940-41年參加上海“文獻保存同志會”。 1946年教育部派駐日本代表、任務包含被掠文物古籍回歸、報刊、學生與教育事务(關於當時之日記存在國家圖書館)。不到兩個月就自日本帝國圖​​書館順利取回3萬餘冊古籍,後運至上海。 1965移居美國 。亞特蘭大1985謝世。

重要成就: “身邊小說”代表人物,早期研究魯迅的重要作家 發表“魯迅先生”,”“鄉土文學”概念創造,對馮至有很大影響鼓勵,文物古籍文獻保存上海與日本先後之活動。 先生多年习惯提拔人才荫泽后人。

魯迅“抄襲”

近幾年張已故但無辜被捲入魯迅“抄襲”之筆墨戰爭,尤其在国内網上。

《胡適書信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有题 "小人張鳳舉之言,說魯迅之小說史是抄襲鹽谷溫的"。但胡沒提供證。 2002年根据胡適朱正曾發表一篇《小人張鳳舉》在《魯迅研究月刊》上。当时朱大概不知道顧頡剛的女兒顧潮寫的回憶錄《歷劫終叫志不灰——我的父親顧頡剛》(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她明確說顧頡剛持魯迅有“抄襲”的觀點,並親自對陳西瀅說了,陳西瀅便信以為真,即於1926年在報刊上公佈。由此可見,魯迅“抄襲”的言說,不是張鳳舉說,而是顧頡剛。也有其他作者否定胡適之言。但由於網上之無限抄襲百度搜索長見 "小人張鳳舉" 這不公平之詞。 小小筆墨風波通過時間与事实該如煙而散。

[/td]

[td class='bbstd'[]]

1925 张发表《答问》有诗预测九十年后之网上常见文究本质:

答問詩 張定璜

新潮流來的忒快,

平空地把冬烘害,

夜裏偷來晝裏賣,

還不清這冤家債。

新文化要講得快,

不懂他倒也沒害。

掛羊頭將狗肉賣,

教青年背滿身債!

[/td]

[/tr]

[tr][td class='bbstd'[]]

背景: 两年前百科人物概述 (今年被壓縮不少並拉入抄襲之爭) 下文是整理后果

“身边小说”代表作家,《路上》 反当时常态,忧郁的主角是女青年。 《答问》 内有诗一首 以幽默啟示当时学生运动之复杂性。 文与诗有丰富的乡土风味。 曾担任北大国文系教授,讲授《文学概论》,对作家冯至影响很大,将冯诗组《归乡》寄上海创造社,于 1923年发表在《创造季刊》2卷1号上并写介绍,对冯至是很大的鼓励。1935年冯至在巴黎与姚可昆结婚 张定璜在巴黎作主婚人兼证婚人。

《鲁迅先生》是早期研究鲁迅的重要作品。 曾与鲁迅合编过《国民新报》的副刊。与“现代评论派”陈源,徐志摩等有交情,《骆驼》杂志的重要创办者,周作人、张凤举(即张定璜)、徐祖正三人,亦即所谓的“骆驼同人”。 张凤举徐祖正在周氏兄弟中很有人缘,周氏兄弟反目后,难言之隐和创伤之痛仅张徐二人知道,也只有此二人能在风雨飘摇的民国后期甚至解放后大曝周家恩怨的“猛料”,但张、徐二人深知为友人讳,保持了坦荡君子之风,始终对此不置一词。

张定璜的《鲁迅先生》全文

1925年1月24日、31日《现代评论》1卷7期、8期连载了一篇全面评论鲁迅的长文——《鲁迅先生》。

张定璜则欣赏鲁迅的「冷静。占有丰富的材料,摆脱了前人感觉印象式的阐述,通过《双枰记》等当时末代文言小说与新时代鲁迅白话小说分析比较,得出“两种的语言,两样的感觉,两个不同的世界”的结论,从而成为对鲁迅映象的第一次总结。而且论文尾段写个小故事提醒读者评论必须保持客观态度。

[/td]

[td class='bbstd'[]]

“乡土文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25年张定璜关于鲁迅的创作评论中,张定璜称鲁迅的作品是“乡土小说”,由此“乡土文学”这个术语在现代文学中成为一个重要概念。 张定璜在高度肯定苏曼殊译诗引进了“异乡的风味”时,也承认其译诗不仅有“疏漏”,而且“晦涩”。 他的译品是真正教了我们会悟异乡的风味”这一句是张定璜对苏曼殊译作的评价。 创造社同人所谓的“身边小说”是郑伯奇在评论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张定璜等创造社同人的小说时首先提出的。[/td]

[/tr]

[tr][td class='bbstd'[]]

张梦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鲁迅研究专家 (鲁迅研究的世纪玄览 2012-11-21)关于定璜的《鲁迅先生》说:

{ 这篇论文无疑是中国鲁迅学史上第一篇有分量的鲁迅论,是鲁迅映象初步形成的标志。其 最 重要也最有意义、最深刻之处,是首次非常形象、准确地描述了鲁迅出世前后中国精神文化 界所发生的质变。认为“读《狂人日记》时,我们就譬如从薄暗的古庙的灯明底下骤然间走 到夏日炎光里来,我们由中世纪跨进了现代”。极为敏锐地感悟到鲁迅出世的意义,并将 这种对精神文化现象的感觉形象、准确地描述出来,从而确定鲁迅及其第一本小说集《呐喊 》 的历史地位,认识到鲁迅是中国精神文化从中世纪跨进现代的转型期的文学家,张定璜是第 一人。这在中国鲁迅学史上具有首创的划时期的意义。}

[/td]

[td class='bbstd'[]]代表作品:

1) 《答问》, 《Shelley》 (《語絲》第21卷,1925年4月6日);

2) 《苏曼殊与拜伦及雪莱》,《鲁迅先生》 (《现代评论》,1925年1月号);

3) 译出的《Baudelaire散文诗钞》:---《镜子》、 《那一个是真的》、 《窗子》、 《月儿的恩惠》、 《狗和罐子》 五段译诗 (《創造季刊》1925 年2 月23 日第十五期上);

4) 《路上》、 《檄告国民军》,翻译波德莱尔,

5) 译《死及其前后》(有岛武郎)、《殉情诗抄:海边的恋爱,断章》 (佐滕春夫)等。

6) Millet (《骆驼》

[/td]

[/tr]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