奓山陈昌浩塑像

奓山陈昌浩塑像,位于318国道武汉市蔡甸区奓山镇奓山街口的“花坛”处,“花坛”的西边是奓山村委会。这座塑像,是奓山镇人民政府于1998年6月兴建的纪念陈昌浩92周年诞辰的工程。塑像的基座上,刻着九个大字“陈昌浩同志浩气长存”,大字的下面刻着的小字为“陈昌浩同志生平简介”。

陈昌浩同志生平简介(1906——1967)

陈昌浩同志是湖北武汉蔡甸奓山镇长新村人。他早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武汉积极从事我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并出席了共青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陈昌浩同志在武汉坚持地下工作,担任团湖北省委宣传干事;同年12月,党派他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1月,他从苏联回国,同年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1931年1月,他出席了共青团五届四中全会被选为团中央委员,并担任团江苏省委常委。1931年4月,党派他到鄂豫皖苏区,任鄂豫皖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兼共青团特委书记。1931年9月至1937年3月,陈昌浩同志先后任红四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和中共鄂豫皖分局军委副主席,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4年1月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陈昌浩同志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937年8月,他在中央宣传部工作,并在陕北公学、抗大和马列学院讲课,编著有《近代世界革命史》一书。1939年8月,党批准他去苏联养病。1943年至1952年,他在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工作,翻译了大量政治书籍、文艺作品,并编了《俄华辞典》,对促进中苏文化交流,增进中苏友谊贡献了力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陈昌浩同志一再向党中央要求回国工作,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于1952年回国。回国后他担任中央马列学院副教育长,1953年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陈昌浩同志在林彪、“四人帮”推行的极“左”路线迫害下,1967年7月30日,不幸去世,终年61岁。

陈昌浩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他参加革命40多年来,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积极奋斗,为党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不畏艰险,以身作则,不怕流血牺牲,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对鄂豫皖根据地和川陕根据地作出了贡献。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实际工作中拥护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领导,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陈昌浩同志长期从事马列著作的编译工作,对传播马列主义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他生活俭朴、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奓山镇人民政府 立

一九九八年六月